一、同一控制下权益法转成本法会计处理怎样做?
同一控制下权益法转成本法会计处理:
甲、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占乙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18年1月2日,甲公司出资4500万元再次购买乙公司的20%股权(不考虑相关税费),持股比例达到60%。
并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再次购买乙公司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各明细科目的余额如下:“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8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500万元。
未提减值准备,投资期间乙公司未发放现金股利。追加投资时,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格为25000万元。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无其他相关事项。
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追溯调整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00万元
盈余公积 100万元
资本公积 500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8000万元
(损益调整) 1000万元
(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500万元
(2)追加新的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4500万
(3)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格的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500万元
贷:资本公积 2500万元 [25000万元×60%-(4500万元+8000万元)]
同一控制下权益法转成本法会计处理:
甲、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占乙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18年1月2日,甲公司出资4500万元再次购买乙公司的20%股权(不考虑相关税费),持股比例达到60%。
并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再次购买乙公司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各明细科目的余额如下:“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8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500万元。
未提减值准备,投资期间乙公司未发放现金股利。追加投资时,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格为25000万元。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无其他相关事项。
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追溯调整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00万元
盈余公积 100万元
资本公积 500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8000万元
(损益调整) 1000万元
(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500万元
(2)追加新的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4500万
(3)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格的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500万元
贷:资本公积 2500万元 [25000万元×60%-(4500万元+8000万元)]
二、中级会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会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对合营,联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份20%—50%。而成本适用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股份占50%)以上。
2,对收益处理技巧不同。采用成本法即收付实现制,被投资企业宣布发放股利时,确认收益。权益法即权责发生责,对被投资企业的利润,不管是否分配,按所占的份额确认。
三、长投权益法和成本法账务处理区别?
长投权益法和成本法是公司在进行参股企业的投资决策时,所使用的两种不同的会计技巧。这两种技巧在账务处理方面存在下面内容区别:
会计确认时点不同:长投权益法是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以及股份持有比例等影响决定是否实施合并,并根据持有的股份计算出所持股份所占比例,在其它公司财务报表中提供相关信息;而成本法则是将所持有的股份看做固定资产,并在报表中记录初始获取成本。
利润分配处理不同:长投权益法中,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按照股权比例计入自身财务报表,即投资公司可以从拥有的股份中获取与其相应的利润份额,并对其事后调整;而成本法则需要将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从所持有的成本中扣除,仅将红利或分红作为投资收益计入收入。
记录方式不同:长投权益法则是记录向被投资企业投资的股份所占比例,并每年调整该比例;而成本法需要记录股份的原始成本以及折旧等相关费用。
长投权益法强调控制程度和股份持有比例,主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及其对母公司产生的影响;而成本法则主要着眼于所持有股份的账面价格,并重点考虑分红、赎回等资本操作行为。
四、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会计处理的区别?
一、异:1、适用范围不同。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领悟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3、持股比例不同。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下面内容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用权益法;
二、同:1、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抵消方式是一致的。
2、股利分配相同在股票取得了利润后后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现金股利的分配时,成本法和权益法均应冲减成本。
3、投资内容相同。
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五、会计中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有何区别?
会计中的权益法和成本法,其区别在于,是否随着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权益法需要按照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而成本法则不需要按照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
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区别在于适用情况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取得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在利润或净亏损:成本法不处理,权益法下则把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亏损则反之。
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技巧:投资公司购入股份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此时被投资公司无需作会计分录。投资公司收到股利,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
七、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1、区别其中一个权益法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不同。从具体的适用场景上来看,权益法所适应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通常情况下,这些企业占股的比重在20%到50%之间。而成本法比较适用的则是完全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公司的子公司,通常情况下,适用的股份占比达到了50%以上。从这点上来看,权益法和成本法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于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不同,权益法对于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这种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技巧。而成本法对于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非常大,由于其持股已经达到了50%以上,属于完全控制的范围。
2、区别之二权益法和成本法对投资收益的处理技巧明显不同。我们可以简单把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处理技巧称之为权责发生制,由于只有当企业在年终有了利润之后,才能够按照所占有的企业份额情况来确定投资收益。我们也可以把成本法当作是一种收付实现制,由于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股利的时候,才能够确定投资收益。
八、成本法和权益法通俗解释?
适用范围不同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领悟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权益法对应地可以领悟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九、权益法与成本法核算区别?
成本法和权益法主要针对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主要区别如下: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是不发生变化的(除了增资或处置),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是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的。 附注:各种账务处理区别
1.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格的份额 成本法下不处理 权益法下要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成本法下不做处理 权益法下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分配现金股利外其他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 成本法下不作处理 权益法下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成本法下做: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做: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十、权益法与成本法核算的区别?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核算的技巧不同。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下面内容,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的核算技巧
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格。
权益法的核算技巧
1.”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
=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
2.”股权投资差额”明细账
(1)初始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投资持股比例。
扩展资料
权益法(Equity method): 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计价的技巧。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除增加、减少因股权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而引起的账面价格的增减变动外,被投资企业发生利润或亏损,相应要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