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田间调查的试验方法优点是什么 田间调查的试验项目包括

一、田间调查的试验技巧优点?

特点: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刻,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职业的理想情形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传统的田野调查技巧花费时刻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技巧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天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work。?

二、病虫田间调查常用取样技巧有哪些?

常用的取样技巧有: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棋盘取样、平行线取样、“Z”字形取样等.

1 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技巧.

2 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技巧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种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3 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接着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样技巧,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4 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局的准确性较高.

5 “Z”字形取样法 (蛇形取样)

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中间少,对于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查.

三、害虫的田间调查主要有哪些技巧?

害虫的田间调查分为一般调查(普查)和重点调查(体系调查)。前者主要是了解害虫的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后者则是体系掌握病虫发生、提高的规律。其目的都是为大田防治服务的。

调查取样技巧有:五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对角线取样(适于病虫随机分布)、平行线取样和“Z”形取样(适于核心分和嵌纹分布)。

五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对角线取样,平行线取样。

四、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田间实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

1.1.1小区行数:播种时每小区实际种植的行数。

1.1.2小区行长(m):试验设计小区行长度,保留小数后1位

1.1.3平均行距(cm):等行距时直接填写,大致行(垄)时求平均值,保留小数后1位。

1.1.4株距(cm):播种时采用的株距,要求等株距种植,保留小数后1位。

1.1.5实际种植行株数(cm):播种时每行实际种植的株数,保留小数后0位。

1.2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

1.2.1出苗期(月.日):全区幼苗出土高约2~3cm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1.2.2吐丝期(月.日):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1.2.3成熟期(月.日):全区90%以上植株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成熟期调查必须天天进行,在小区两个边行中选有代表性植株,抠出果穗中上部籽粒,观测记载籽粒生部位出现黑层的日期。

1.2.5记载格式:5月1日记为5-1,5月10日记为5-10

1.3特征特性调查记载标准

1.3.1株高(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

1.3.2穗位(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

1.3.3茎粗(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上第三节间中部茎的直径(要与叶着生路线垂直),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4穗柄长度(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定穗着生茎节至穗基部长度,分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5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6叶数苗期鞘色:在可见叶5片时调查叶鞘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7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黄绿、绿、深绿、绿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8株型:抽雄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株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

1.3.9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0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1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浅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2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浅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粉绿、紫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3穗型:分柱型、锥型(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4轴色:分白、粉、红、紫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5粒型:分硬、偏硬、偏马齿、马齿型(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6粒色:分白、浅黄、黄白、黄、橙黄、红、紫、黑等((区试、生试-主持单位调查)

1.3.17整齐度:用异型株比率(%)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按“异型株划分标准”,调查株高、穗位、丝色、轴色、吐丝期等的异型株比率。任何一特点状达到不整齐,表明该品种一致性、整齐度差(生试-调查,区试-主持单位调查)。

整齐度划分标准

性状

异型株划分标准

整齐

较整齐

不整齐

株高与群体平均株高相差大于±20cm的植株

≤5%10%~5%≥10%

穗位与群体平均穗位相差大于±15cm的植株

≤5%

10%~5%

≥10%

丝色与群体丝色不一的植株

≤2%

2%~5%

25%

轴色与群体轴色不一的植株

≤2%2%~5%

≥5%

吐丝期与群体吐丝期相差士3天的植株

≤2%2%~5%

≥5%

1.4收获与取样技巧

收获前必须把所有田间调查项目(生育期、田间特征特性、田间综合抗性等)调查完毕!

1.4.1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

每小区收获中间3行,并去除每行两端各一株,调查相应的空秆数、双穗数;测定全部收获穗的穗鲜重、穗数。选取样本穗10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10,误差必须≤0.1公斤:

装入纱袋,写好标签,带回风干;小区内缺株≥10%时,小区报废。

1.4.2生产试验

去掉两侧边行和每行两端各一株后,调查相应的空秆数、双穗数:

测定全部收获穗的穗鲜重、穗数:选取样本穗50穗,样本穗鲜重必须≈穗鲜重÷穗数×50,误差必须≤0.1公斤。

装入纱袋,写好标签,带回风干:小区内缺株≥10%时,小区报废。

1.5考种技巧

1.5.1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

考种时,先称样本穗干重,核定穗数:

测定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及穗型、轴色、粒型、粒色等;果穗脱粒,测定样本粒干重、水份等。

五、人参的日常田间管理技巧

人参的日常田间管理技巧

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格。在种植人参的经过中,日常的田间管理是确保人参茁壮生长并获得高产的关键。这篇文章小编将介绍人参的日常田间管理技巧,帮助种植户更好地照料人参,提高产量和质量。

土壤管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于人参的生长来说尤为重要。合理施肥是保证人参充分吸收营养的关键。在种植人参之前,应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除了这些之后,及时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松土职业也能促进土壤通气透水,为人参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水分管理

人参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地下根茎发育阶段。科学浇水是保证人参生长的关键其中一个。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避免出现干旱或过湿的情况。另外,及时清除田间积水,防止水湿过多导致根部腐烂。

病虫害防治

人参作为一种药材,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日常田间管理中,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特别重要的。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或者有机农药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对人参有害的化学农药。

密植管理

人参生长期较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在田间管理中,合理密植是确保人参充分吸收养分和光照的关键。要根据人参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确定合理的植株密度,避免造成植株之间的竞争,影响人参的生长发育。

采收管理

人参的采收时刻一般在生长3-5年后,而且要选择在秋季进行采收。在采收前,及时停止施肥,让人参植株逐渐凋谢,有利于人参的地下根茎充分发育。采收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人参的地下根茎。

小编归纳一下

人参的日常田间管理是确保人参生长的关键,只有做好田间管理职业,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人参产品。希望这篇文章小编将介绍的人参的日常田间管理技巧能够对种植户们有所帮助,促进人参种植业的健壮提高。

六、田间病虫调查报告的意义?

做好病虫调查报告的意义是:做好病虫害调查,是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只有通过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形,病虫害的发种类、发生数量发育阶段及虫害天敌的情况。

通过资料汇总分析,做出病虫生提高现状、提高动向的评估,才能制这科学的防治决策。

七、田间除草最好技巧?

甘草除草一般在第一年播种后到封垄前70天进行,尤其在幼苗期要及时除草。

播种后的第二天立即地面喷洒甘草专用除草剂1号,封闭田间的杂草。当甘草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组织人工拔掉田间的早春杂草,不要用锄铲草。

田间杂草主要通过人工拔除和使用除草剂等技巧进行处理。各地区应根据当地草谱因地制宜防除杂草。防除杂草是种植甘草成功的关键。

八、人参出苗展叶期田间管护要点?

松土除草要同时进行,疏松土壤,可调节水分,提高地温,使土壤通气良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被根吸收,加快人参生长发育。

(1)松土除草次数和时刻

根据各地生产经验每年松土3~4次为宜。松头遍土在展叶期(5月下旬)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参苗幼嫩易受损害,松土过晚会损伤新生须根,夏至前后松二遍土,以后每隔30天再松1~2次。播种育苗地块不松土,只拔草,一般每年拔草3~4次。

(2)松土技巧

目前参业生产中尚无专门的松土工具,多用手进行。两人一组,一人在床前,一人在床后,用手将行间和株间床土抓松捏细,整平床面,并用二齿钩或手锄搂松参床前后床帮。头遍土可适当深松,以近于参根为宜。第二三四遍松土要浅松,以不伤水须为度。第三四次松土时还要往床面上覆土,每次覆土厚0.5~1.0厘米。土壤湿度过大时,可把行间搂成沟,以提高地温。温度升高,床土易干旱,各地采用松头遍土后追肥、灌水,接着覆盖落叶或稻草保湿降温,以后就不再松土,只进行拔草。

苗田只拔草不松土,拔草要拔早,拔小,拔净。结合拔草可适当进行间

九、人参在神农是怎样记载的?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作黄参、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

根据甲骨文记载,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并发明了象形文字“参”。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学者许慎小编认为‘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人参,药草,出上党(今属晋中东南)。”

这是关于人参产地的最早记录。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灵魂,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由此可知,人参还有“人衔”、“鬼盖”等别称。

人工最早栽培人参的记录,在东晋时期。

《晋书》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

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家的园中,培育了人参,长势喜人。

野生的人参特别难得,南北朝时期,野生人参仍属于罕见植物。

《梁书》记载:南梁文学家阮孝绪的母亲王氏得了病,医生说需要人参配药。

当时民间相传钟山有人参,阮孝绪就“躬历幽险”,来到山中寻找,找了很长时刻也没找到。

有一天,阮孝绪忽然发现“一鹿前行”,于是就跟着鹿,后来果然发现了人参,回家后给母亲服用,病很快就好了。

正由于野生人参稀有,古人对人参的记载极为神秘。

《异苑》记载:“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铧[huá] ,便闻土中有呻声。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处。将是掘伤,因此呻也。”

人参又名“土精”,产地在上党的属于上品,这种植物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小孩一样啼哭。

从前,有个人用犁铧挖人参,听到地里有呻吟之声,循着声音,挖出来一看,原来是犁铧弄伤了人参。

随着帝王贵族对人参需求量加大,“上党真人参”成了御用之物。

野生人参就越来越少了,负责采挖的百姓非常艰辛——“以为患”。

《本草纲目》记载:“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上党人参在明朝时期就已经绝迹,当时多食用“辽参”。

人参根据产地不同,分为上党的“紫团参”、东北的“辽东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新罗参”等等。

十、田间试验观察记载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情况的记载:1.试验田概况:试验地点、海拔、地形、土质、肥力、槎口、播种前整地经过,施肥、灌水等情况。

2.播种情况:播种时刻、工具、行 距、播量、深度,种子处理情况。3.需观察的作物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和影响小麦生育的特殊气候(如高温、严寒、干旱、风沙、暴雨等发生时刻、程度及其对需观察的作物生育的 影响)。4.田间栽培管理情况:追肥、灌水、防治病虫、中耕除草等作业的时刻、方式、次数、数量等。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