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关于吃苦的名人素材150字 关于吃苦的名人例子

一、关于吃苦的名人素材?

1 有很多名人由于吃苦耐劳而成为了成功人士。2 马云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创业初期曾经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困难,甚至连餐饮都不敢买,每天只能吃一些简单的食物,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创办了阿里巴巴。3 另外一个例子是奥普拉·温弗瑞,她在年轻时曾经过着贫穷的生活,但她勇壮地面对困难,不断地进修和努力职业,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主持人和企业家。4 这些名人的例子告诉我们,吃苦耐劳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一个,只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勇壮地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二、名人关于吃苦的名言?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失败是成功的营养,屈辱是发奋的营养。

复制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复制

吃苦是因,享乐是果。努力职业,因此才能安心享受生活。今生所吃的苦,也是你今生要享的福。

复制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复制

吃苦了苦,苦尽甜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复制

当大众自己在吃苦的时候,会变成轻易就让别人也

三、关于名人的事迹?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1.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因此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2.忍辱负重写《史记》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全国各地,接触社会、体验民情、考察史迹。后来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阅读了民族民族珍藏的许多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秉承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阉割)。宫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让一个男人不是男人。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愤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有个人名叫孙敬,自小就喜欢读书,勤勉好学。孙敬每天晚上都学得很晚,为了避免发困,影响读书,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一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把头皮揪疼,灵魂又重新振作起来,这样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进修中去。  孙敬勤勉进修,收获很大,后来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大家。  战国的时候,有个人名叫苏秦,他总想干一番大事业,然而由于智慧不够,总也早不到合适的事务。他心里想,一个人难道能这么没有志气吗?从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读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鲜血直流,睡意全无,于是他又振奋起灵魂,坚持学下去。  苏秦就是这样勤勉读书,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4.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进修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刻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读一篇文章。忽然看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他吊起来,虽然不怎样明亮,但可以勉强用来读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当做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时代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时刻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床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迎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全无,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灵魂,促使他的智慧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5.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由于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因此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时刻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样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6.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人。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他刻苦读书的灵魂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经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7.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由于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智慧。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刻,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全球流传。  8.身世坎坷著《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裤的富贵生活。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父亲被免职,家产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家庭的盛衰变迁,世态的炎凉,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曹雪芹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其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红楼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9.科举失意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年青时醉心于科举考试,屡次参考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也是贫困潦倒,直到老年还是穷秀才一个,靠教书勉强维持生活。  正是科举考场的失意,促使他觉醒,认识到封建科举考试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蒲松龄转而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据说他在乡里的时候,经常在大路旁铺上苇席,准备着烟和茶,让过路的人给他讲故事,别人讲累了,口渴了,他奉上烟和茶,一定要别人讲完才肯罢休。回家立刻记录。如此数十年,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矛盾赞誉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赞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10.身残志坚张海迪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智慧,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灵魂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进修医学智慧,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大众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大众的热诚赞誉。  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决信仰,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自学了英,德,日语。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1.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特别清贫的贫民家庭。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进修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  1792年至1802年,贝多芬迁居维也纳,一个处处充满音乐的艺术殿堂。在这期间贝多芬追求音乐技艺的纯熟,追求“自在、平等、博爱”的想法。也遭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同时耳朵也也丧失了听力。在这最痛苦的日子里,贝多芬对音乐的追求却没有停止,他坚韧的特点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克服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1827年3月16日,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的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做最后的奋击。这种生活不息,战斗不止的灵魂,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著作上。

四、吃苦后成功的名人事迹50字以内

1、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2岁时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后来凭借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在勋章”等奖项。

2、斯蒂芬·威廉·霍金(著名物理学家)

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学说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3、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

五、关于国庆的名人事迹?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很多名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例如,林徽因、冰心、郭沫若和巴金等名人,分别和国庆节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六、关于雪的名人事迹?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盛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然而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大众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提高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七、关于博爱的名人事迹?

白求恩参加中国抗战、马海德参加中国抗战、戎冠秀拥军、刘金鱼拥军等等

八、关于”成败”的名人事迹?

名人名言:

1.凯勒:要使性格有所提高并非简单之事,只有通过艰难和困苦的磨练才能使心灵强化,视野开阔,雄心振奋,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2.纪伯伦: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

3.门捷列夫: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活。

4.冼星海: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

5.柏拉图: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

6.莎士比亚: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刻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7.爱迪生: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8.孙中山: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9.拿破仑:我成功,由于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名人事例: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因此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九、关于吃苦耐劳的名人事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勉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刻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刻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进修,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进修.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十、关于吃苦毅力信仰战胜挫折的名人?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斯克劳斯用粗布衣成就愿望

  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虽然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大众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衣服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由于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慕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大众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刻,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愿望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