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典历史简介?
简史: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民族。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全球大战中均守中立。
天然地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二、瑞典强盛的历史?
1.瑞典有着强盛的历史。2.这是由于瑞典在过去几许世纪中,曾经一个强大的帝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瑞典的历史上还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如瑞典帝国时期的战争和征服,以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等领导人的杰出才能。3.瑞典也以其在科学、文化和经济领域的贡献而闻名。瑞典是诺贝尔奖的发源地其中一个,拥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瑞典的工业和创造能力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影响都为瑞典的历史强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瑞典王国历史?
约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来此狩猎谋生。其提高历程大致如下:
-统一民族的形成:9至11世纪为“海盗时代”,部落酋长纠众出海,用兽皮等交换东方的白银、香料和丝绸,并进行抢劫和掳掠奴隶。11世纪初形成统一的瑞典王国,第一个国王为奥洛夫·舍特科农(994~1022在位)。
-福尔孔王朝(1250~1363)期间,封建化进程加快,王权进一步扩大,确立稳固的世袭君主制,制订出能推行全境的法律。
-卡尔马联盟时期(1389~1520):1389年丹麦军队攻入斯德哥尔摩,丹麦女王玛格丽特被迎奉为瑞典国王。1397年瑞典、挪威、丹麦在卡尔马会议上结成联盟,丹麦女王为三国共主。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攻占斯德哥尔摩。1521年古斯塔夫一世·瓦萨在吕贝克的支持下发动起义,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将丹麦军队击溃,瑞典彻底摆脱丹麦的控制。
-争夺波罗的海地区霸权的斗争: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是瑞典对外扩张时期。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1611~1632),同德意志和荷兰结盟在波罗的海争霸,三十年战争期间又转而同法国结盟对德意志和奥地利作战,攻占慕尼黑和莱比锡,并向布拉格进军。17世纪中期,瑞典已成为波罗的海强国,所占领土除芬兰之外还有挪威和丹麦的一小部分、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和波美拉尼亚等地。
-王权衰落:1723年瑞典议会通过法令,废除君主专制和增强议会四个等级的权力,王权急剧衰落,行政权力转移到由大贵族操纵的民族参政会手中。
四、瑞典的历史脉络文化?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民族。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全球大战中均守中立。
天然地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五、瑞典历史纪录大全?
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了民族。
1157年,瑞典兼并芬兰。瑞典独立后,新教路德宗取得了支配地位,与近邻丹麦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盗时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他们致力于向欧洲东部和东南的经营。16世纪,瑞典经过几次战争,打败了丹麦,波兰的军队,成为了北欧的霸主。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参加拿破仑战争。1905年后,瑞典两次在全球大战中保持中立,2022年8月,瑞典加入北约。
六、灵猴献瑞典故的起源?
起初大众将猴视为自己的祖先,认为其是驱邪佑民的祥物,这在很多民族都有流传。以藏族最为典型,猴被视为藏族人的始祖。
在藏族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全球混沌不开,仅东方白地出现了一片白海和一块白石,天神看到后,便吹了一口仙气,这口仙气化为白鹏。白鹏经常飞到白石上栖息,久而久之,便使白石怀孕,生下一只猿猴。其实,将猴视为藏族人的始祖,这有着一定的地域缘故。由于在西藏高原上,山高路险,猕猴的攀援能力成了大众羡慕的对象,他们渴望获得灵巧的能力,在峭壁悬崖中生活自如。
20世纪后期,神话从祛魅到复兴,猴的文化地位得到了重新认同,猴又被定为吉祥的符号,以猴为载体的民俗产品也越来越多。如剪纸常喜欢猴加猴的造型,寓意辈辈封侯(猴);马上加猴,寓意马上封侯(猴)等。尤其是适逢春节,听得最多的便是“金猴献瑞”。
所谓“瑞”就是玉器的一种,《说文’里面“瑞,以玉为信也”,也指吉祥。其实用猴献“瑞”天然是将猴视为福气的传达者,这一点从文化链上可以找到原型,西汉就有猴形的玉佩。不光如此,由于寓意吉祥,以猴为看点的旅游景点也越来越多。以北京白云观中的猴像浮雕为例,大众觉得摸过观里的三座猴像浮雕便能得到福佑,而河北沧州杜林古桥的雕猴也被摸得光亮,由于当地人说,多摸此猴可以消灾去病。
七、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八、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九、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十、庐山历史典故?
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
民间传说,庐山乃“神仙之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随后,又传说周武王时,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得道成仙;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
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不过,上述神仙方士,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几许遗迹和诗文,讲不出一个体系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其中一个的吕洞宾,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
宋人白玉蟾小编认为‘授墨堂记’里面说: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吕洞宾丹诀,后来两人一起成“仙”。《庐山志》也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
太平宫传说
庐山太平宫住着一位姓胡的道士。有一天一个自称“回道人”的道士路过太平宫,此人仪表堂堂,穿着讲究,很有几分“气宇昂昂,风神奕奕”的样子,然而,宫中却没有人理睬他,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两人边喝茶边谈笑起来。一会儿,“回道人”用手指指胸口,向胡道士讨酒喝,胡道士拿出一壶酒,他一口气喝了一百多杯还嫌不够,从清晨喝到傍晚仍毫无醉意,并邀请胡道士再到他的住处去喝,胡道士说天色已晚,便婉言谢绝了。
数年之后,一个衣衫槛楼,蓬头垢面,自称“大宋客”的人又来找胡道士。这个“大宋客”肩上扛着两个大酒坛,说是他的行李,他将坛子往地上一倒,尽是黄金、白银,他取出其中的一点碎银子,买了酒便与胡道士一起喝起来,一直喝到日头偏西。这个“大宋客”便用刀撮了一些土,倒上剩下的酒,一搅拌成了墨,用手去打它还会发出铮铮的响声。这时,胡道士已经喝醉了睡在床上,“大宋客”拂袖而去。“大宋客”走后,这个房间一天都是异香弥漫,“大宋客”留下的那把刀也是金光灿灿,大众都争着要买它。胡道士醒来后,看见墨便来吃,吃了一半,灵魂一振,老病全消,直到七十多岁时,还颜面如春,好似少年一般,连酒量都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