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资助心得体会800字 关于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心得体会作文
一、从中职生资助想到的 作文2000字 急
民族的资助政策让我安心地在学校读书,远离辍学的噩梦,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民族的资助,可能一年前我就已经回家待业了。我是柳州市的一名中职学生,来自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离婚了,父亲又有病,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学到初中的学费都是爷爷他们出钱,现在他们老了。我也不相在问他们要太多的钱读书。 我还清楚地记得要中考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我上职业高中不要家时的一分钱,就是自己出生活费时,让父母又惊又喜,他们从心底里感谢民族对我们这些贫困家庭学生的关心。 就在这一年,柳州市根据民族的相关政策出台了职业教育资助措施,资助融安、三江、融水应届的毕业生,每人每个学期1000元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我就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1000名享受资助政策学生中的一员。 其实我的成绩不差,2006年初中毕业时,我考上了一所高中,然而为这个家,为了能够尽快掌握一门技能,早一天上班挣钱补贴家用,就选择了上职业高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句话真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免除学费之后,2007年秋天,民族又启动了中职资助政策,现在我每个月可以领到150元的民族助学金,这笔助学金为我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保障。”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民族资助政策,政府和学校还进行广泛的宣传。学校利用家长会,学校的广播、宣传栏、横幅标语等进行宣传,还有在国旗下讲话等进行宣传,让我们每个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知道民族的资助政策。受资助学生的名单在校内公示,包括学生受资助的经费也被公示。如今,我的三年学业已经过半,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喜欢,成绩也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 谈及未来的打算,我想先找一份职业,攒一点儿钱。我所学专业的就业率不错,找一个底薪600多元的职业应该不难。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以便将来更好地回报父母和民族
二、浅谈怎样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教师,不能以成绩好坏来评定学生,教师心里决不能有坏学生、差学生,而只有先进生和后进生,教师要以进步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身上责任重大。每个学生的命运都与教师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教师更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怎样做才显公平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肤残的看法。 一、微笑的幽默 作为教师,无论对哪一位学生都要予以诚恳的微笑,一个微笑能让学生感受到高兴,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会让每位学生对你倍感亲切,油然而生敬意。 同时,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会给课堂教师对他们很友好、很公平。记得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因此,教师要多加强自身素质,多看书、多进修,更多地了解周围发生的奇闻趣事。 四、鼓励与帮助 在进修上不能对学生平等对待,对待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应布置不同的任务,并且要多给学生鼓励与帮助。这时要调动先进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在班上选出小老师、小组长,让他们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后进生,并且在班上经常表扬那些职业认真负责、乐于帮助同学的小老师、小组长,同时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先进生和后进生高兴地、融洽地相处着、进修着,每位学生都会感受到关爱和高兴,让先进更先进,让后进变先进、变积极分子。 五、大度和耐心 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千万别冲动,更不能凭个人的主观办理,做到耐心细致的调查,找出学生产生难题的根源,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及时予以改正。 每一个决心的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忍让学生的弱点。后进生会有更多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应对他们格外地大度和耐心。 教师是生心灵的塑选者,每位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教师应大度孩子们的弱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还应格外地更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无私、平等的人格魅力。 后进生调皮,经常管不住自己,教师应经常找他们谈话、沟通,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尽量别提成绩,少说缺点,多表扬他们的优点及进步,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耐心。而且先进与后进要兼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 说到底,教师对学生如不能平等对待,将造成同学之间不团结,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且而导致厌学心情。因此,教师心中要想着每一位学生,并时刻关心着每一位学生,这样才显公平。
三、哪个教育家有关于教育公平的论述
瑞典的胡森
四、语文课堂中怎样体现教育公平
公平教育其实是社会公平价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它渗透在教育领域的宏观、微观各个方面。在我们谈及“教育公平”这个概念时,往往立足于宏观角度,通常把教育的不公平完全归因于地域、区域差异或阶层差异。然而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微观面—日常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大量不公平现象,我们却往往没有好好地重视并解决它们。我们细想想,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设备、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技巧,同一个课堂上的学生从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平等的教学,实质上学生受到的教育就真的平等吗?
教育公平这一概念蕴意丰富,大众对此有着不同的领会。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观里,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机会、教育经过和教育结局的平等,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平等。美国的詹姆斯?/FONT>科尔曼在1968年发表的《教育均等的概念’里面谈到教育均等的四条标准:进入教育体系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局均等(特点化的均等而非平均主义的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1]。教育经过的平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必然要求特别是课堂经过的教学公平。